婺城:广袤乡村气象新,奏响农民“增收曲”

曹静怡 2024-01-03 16:40:51

日征月迈,岁序更新,回望婺城这片仙山乐水、江南福地,大地上处处生机勃勃,孕育着丰产增收的希望。这些年来,这里的村庄环境越来越好,乡村旅游越来越旺,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鼓足腰包,如今,一幅百姓富、产业兴、生态美的画卷正在此徐徐展开……


找准特色,产业富农见实效

在婺城区蒋堂镇盛桂有家庭农场的厂房里,经过除杂、碾白、精筛等工序,一粒粒晶莹饱满的稻米打包下线。“现在是销售旺季,这几天我们全力在做稻谷加工工作,12月以来精品富硒米已销售80余吨,临近新年,销售量也是越来越多。”谈起最近繁忙的工作,盛桂有笑说,目前纷至沓来的订单让他们陷入了甜蜜的烦恼。

蒋堂镇拥有近1.85万亩富硒土壤资源,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富含硒等人体有益微量元素的土壤孕育出的生态富硒稻受到欢迎。2014年,盛桂有紧跟市场节奏,注册了相关商标卖起了品牌富硒米,并成立了嘉穗富硒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年复一年地坚持下,他凭借优质品种和农业技术,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现在成为市十佳种粮大户,也带领越来越多村民通往了发家致富的新生活。据了解,目前联合社农田面积共有14300亩,发展成员41名,粮食年产量11440吨,单是富硒米年销售额可达1300万元。

找准特色产业,就是帮农民找到了致富“金钥匙”。这几天,在誉满全国的高山蔬菜种植基地盘前村,一些村民们开始修复薄膜,他们边说着今年的收成,边为来年种植再做准备。“种了一辈子菜,年终最是轻松惬意,一直以来,我们盘前蔬菜声名在外,收入也比较可观。”六十多岁的种植户郑德华笑说。

“我们共有2300余亩土地种植高山蔬菜,以番茄为主,此外也种植茄子、西瓜、玉米等,市里有两个代卖点,今年以来销售额逾2000万元,客流量也有10万人次。”盘前村党支部书记章军介绍,该村的蔬菜种植已有百年历史,由于山村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盘前村的地理位置不仅有利于番茄糖分积累,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病虫害的生长,所以这里的高山番茄甘甜饱满,为广大消费者所青睐。除了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外,土质疏松的香灰土和清冽的山泉水灌溉也是盘前番茄形成独特品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在市农业推广部门支持下,农户们也开始利用微蓄微灌设备进行节水灌溉,更加有效地利用了水资源。

章军说,依托网络平台的东风,如今他们的高山蔬菜也通过旅游带货等方式走进山下百姓家,为更多人所熟知。此外他们更因地制宜,盘活资源,争取项目,鼓励村民建设农家乐、乡村民宿等。目前,村中农家乐经营户已有30余家,民宿床位近300床,切切实实让村民们端起了“绿饭碗”,吃上了“生态饭”。

近年来,婺城区以开展村集体创富、农民致富“双富”行动为抓手,深入推广“农民共富十法”,通过建立联农带农共富机制,实行“村集体+农户+企业”模式,推动农民变股东、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资产,打造共富联合体。2022年,全区村集体总收入4.33亿元,较2020年提高37.08%,村集体总收入3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行政村已实现全覆盖,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数较2020年增加78个。


农旅融合,激活乡村新引擎

千亩绿地、梦幻花车、猪猪赛跑……元旦假期期间,“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景区内人潮涌动,熙熙攘攘的客流描绘着婺城农旅经济的勃勃生机。

金华两头乌被誉为“中华熊猫猪”,而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是婺城区打造的集智慧养殖观光和休闲游乐体验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新地标。打卡猪博物馆、参观两头乌饲养过程、体验多项游乐……从开园至今,该牧场吸引了大量的亲子家庭旅游,共吸引150多万名游客,产生经营性收入1.7亿元。

这两天,距离“熊猫猪猪”不远的白龙桥镇新昌桥村也是热闹非凡。在竹浩里农家乐内,老板娘汪丽芳颠勺起锅,屋里屋外食客满座。“我们是村里第一家开农家乐的,日常生意都不错,旅游旺季时店里每天都有百来号人来吃饭。”汪丽芳说,从落寞古村“蝶变”为一片滨水乐园,乡村游热潮也让他们村民 “烹”出的好日子越过越红火。

农旅跨界融合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业态,不仅碰撞出田园生活的好风景、农民生活的好光景,更是碰撞出了乡村振兴的好前景。而让“美丽风景”转化为“美丽经济”,在婺城,像新昌桥村这样的蝶变村还有很多。为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婺城还编制了“生态共富产业带”建设规划,将三溪九乡镇串点成线,谋划11个项目总投资120余亿元壮大生态富民产业,推动乡村农文体旅融合发展,争创省级共同富裕示范带,其中“熊猫猪猪”列入国家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如今,这里一家家农家乐热火朝天,一项项势头强劲的特色产业焕发生机,一条条蜿蜒平整的柏油路顺着村落延伸而出……农旅产业优势正不断放大,周边镇村每年吸引游客60余万人次,助力村民增收近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婺城还谋划建设浙中现代共同富裕先导示范区、南杉温泉度假村提升改造项目(二期)、婺城区乡村振兴项目(一期)等一批共富项目,东方红林场琅琊林区综合开发项目、金华市婺城区桐溪水库工程等项目顺利开工,燕语湖开发建设等项目进度加快,十二杉房民宿开发项目、安脚村有机更新一期工程项目、南杉温泉度假村提升改造项目(一期)基本完工。2023年前三季度,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900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17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31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0.041,列全市第3。


共富工坊,绘就创富新图景

探索共同富裕这条新路,“提低”始终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制胜之要。

走进沙畈乡辽头村,满山苍苍竹林随风摇曳,一锄子下去,不经意“探头”的一颗颗冬笋连根拔起,硕大鲜美,沾满泥土的芬芳。“我们村竹林资源丰富,而家家户户更是挖笋的好手。”村党支部书记曹正跃介绍,为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助力村民增收,近年来,他们因地制宜,一直探索推进“竹笋两用”模式,带领村民们大力发展笋制品加工产业。在这里,2021年建起了烘干房,2022年又打造了笋干加工基地,并注册了商标品牌,新建“共富工坊”推动农特加盟,初步实现了笋制品加工业的规模化和机械化,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有效带动群众持续增收。

“笋干40元一斤,此外砍竹子也可以作原料卖,山林里还有专门负责养护的村民,进一步盘活了闲散劳动力,促进村民致富增收。”曹正跃说,在有关部门的牵线搭桥下,山里的“土特产”真正闯入山外的“大市场”。2023年4月,乡里还举办了第七届竹文化节,辽头人人都为家乡春笋做代言、勤吆喝,而这些美味鲜笋不仅深受消费者喜爱,也让村民们增收致富,人人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微笑,都说着,“能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真好!”

缩小“三大差距”、聚焦“扩中提低”、推动共同富裕,这是浙江省提出共富工坊建设的初心和初衷,也是婺城助力群众拓宽创业就业渠道的应有之义。

为帮助辖区内更多闲置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致富岗位,近年来,婺城区大力推广“共富工坊”创新载体,有机整合优质资源、扶持政策、人员培训等,推动来料加工、电商直播、农旅融合等类型共富工坊培育,通过党建搭台,打通村企合作渠道,并建立具体清单,推动供需信息精准对接,为当地群众创造了“离土不离乡、离乡不离家”的就业平台。据悉,近三年来,婺城因地制宜开展技能培训600余场,25000余人次参加。与此同时,一家家“共富工坊”于婺城遍地开花,让“小作坊”变“致富坊”,“闲散户”作“生力军”,真正实现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形成强村、富民、兴企的多方共赢,让更多人在共富工坊里找到“共富密码”,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回望2023年,婺城区圆满完成粮食安全、高效生态农业、千万工程、农民共富等目标任务,乡村振兴特色工作亮点纷呈,获评第四批国家级农村产业发展示范园等8项国家级荣誉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成绩突出集体等21项省级荣誉,全国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现场会、全省“五水共治”工作暨城镇污水管网提升改造现场推进会等4个国家级、省级现场会在婺城举办。前三季度,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9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31元,增速6.4%,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3.8%,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66.67%……

“凡为过往,皆为序章,下一步,区委社建委(区发改局)也将贯彻省委、省政府和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扎实推动‘扩中’‘提低’、同心共建·幸福婺里结对等针对性行动方案落地,助力辖区群众增收致富渠道越来越宽,奋力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当先锋、打头阵。”婺城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曹静怡 摄影 田双双 曹静怡)

一审丨盛琳虹

二审丨戴  翔

三审丨鲁杭燕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打开APP客户端,发表评论

打开APP阅读全文,体验更佳